圖為台大校園一隅。 聯合報系資料照/記者陳柏亨攝影 分享 facebook 高教深耕包山包海,教育部號稱總經費增加,但因為全面補助、資源遭稀釋,計畫目標既要全面提升大學品質,又要強化國際競爭力,最後造成父子騎驢困境,讓國際競爭大學只能穿破鞋去打國際盃。教育部把過去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、典範科技大學計畫和教學卓越計畫,整合成高教深耕計畫,但分食大餅的學校比以前多,教育部公布各校核定經費,看不到細項,只有總金額,為何不能公開透明,以杜絕可能「黑箱作業」、「政治分配」的疑慮? #div-gpt-ad-1503996040247-0 iframe { margin:auto; display: block; }

#div-gpt-ad-1503996040247-0 > div { margin: auto; display: block !important; }

/* .inline-ad > div > div { border-bottom: 0 !important; padding-bottom: 5px; }

.inline-ad > div > div { text-align:center; padding:40px 0 20px; margin:30px 0; border-top:1px solid #d9d9d9 !important; border-bottom:1px solid #d9d9d9 !important; line-height:1;}

.inline-ad > div > div::before { content:"推薦"; font-size:13px; color:#999; display:block; text-align:left; width:300px; margin:-25px auto 0; padding:5px 0 }

.inline-ad iframe { margin:auto;display:block }

#div-gpt-ad-1503996040247-0[style*="display: none;"] + span { display: none; }

#innity-in-post { border-bottom: 1px solid #d9d9d9 !important; width: 100%; display: block; padding-top: 15px; } */最近各校都陸續拿到清單,許多校長傻眼,甚至跳腳,認為教育部未按照之前公布的遊戲規則,例如,打國際盃的台成清交共分到49億,其中40億是強化國際競爭力的全校型經費,剩下9億是在「雨露均霑」、依照學生數分配的經費,根本不成比例。難怪有頂大痛批教育部「把頂大當猴子耍」,這樣的教育部,已經毫無誠信可言。為了應付高教深耕計畫,大學高層疲於奔命,放下所有研究和行政工作,花大把時間全力寫計畫,準備簡報,教育部也特別請來兩位國際百大前校長當審查委員,但是到頭來,還是從總數平分,數人頭給經費。國教出身的潘部長,徹底把高教「國教化」,在台灣的高教競爭力面臨崩盤之際,這樣的高教政策,根本無力抵擋我國人才逆流的趨勢。高教不是國民義務教育,高教資源不該只是追求公平,而是研究、創新,創造出學術價值、貢獻業界,提升國民生計。更荒謬的是,面臨少子化、大學退場趨勢,教育部還把有限的高教資源挹注瀕臨淹水線的學校,妄想以有限資源打國際盃,恐會讓高教「深耕」變成高教「休耕」。現在台灣的國際競爭力頻頻被韓國、大陸等國「超車」,下一代還會有國民自信心嗎?產業還有辦法升級嗎?面對這些危機,政府還要矇著眼睛、視而不見?

19A786697C38CF54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uag2ma8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